全文框架
首先,老人的住宅是随着生活不断衍化的,伴着年岁的增长,给老人带来的不只有儿孙满堂,同时也渐渐的丧失生活的独立性。
从进入老年的阶段65周岁(目前)大都身体安泰,旋转跳跃自如,缺乏的是情感上的支撑,这也是多数人在老来养了宠物(甚至多个),子女不在身边,宠物能时时带来情绪上的慰藉;
这时住宅在老人的生活上有略微倾向即可,更多的考虑老人在照顾宠物中活动的隐患;或者以电子宠物替代,减轻老人照顾压力;
谁都希翼老来康健,安详离世,但事实上在到达一定年岁后(75-80周岁),一些病症的表象开始影响生活,坐上轮椅、失智、甚至完全失去活动能力,儿女能照顾一刻却不能时时陪伴身边;怎样才能独立的生活下去?这里不光是住宅的问题,更有社会环境的改善关照,由于社会环境已经超出话题的范畴暂时不展开,所以继续住宅上适老化设计要点:
· 视线
解决响应时身体跟不上预定动作的情况因而产生意外;如老人在厨房,这时入户门开了,虽然他(她)猜到可能是谁,依然想去看看;
扭头、转身、探看等一系列的行为在不是很灵便的身体下最容易发生摔倒的情况;
通过非承重墙的改造增加窗户或是玻璃隔墙,再或者选择合适的位置增加镜面,通过折射等来解决响应时一系列的动作量;
· 光线
国内的老人都是极为节约的,能不开灯绝对不开,必须开的灯他也会想办法换个低亮度的灯泡也达成他所认为节电的目的;当身处一片昏暗或黑暗的空间时(暗卫、采光不好的厨房),无形中的意外概率也就很高了;
· 声音
人到老年,声音的存在既是安心的信号,也是骚扰的源头,在确认安全的同时又避免骚扰是声音处要解决的;
年纪渐长会渐渐分房睡避免相互间因为起夜、翻身、呼噜等相互影响(本来睡觉就轻,有个动静都不用睡了),如房间相邻可以开个小窗,加个按铃;
如不相邻也能通过电话或其他设备达成一个明示性的约定,相互安心;
· 存储
储存是每个老人都迈不过去的坎,每样东西总有实用要留处;虽然再次使用很可能是好几年之后了;对于这种情况首先是要留足足够的空间;其次,也要安排时间和他们一起整理并趁其不备去处理一波,才能有足够的空间盈余能不断他们的满足储存需要。
· 无障碍
· 家具细节
扶手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是老人房的必需品,但这点很惹老人反感,总觉得有不断的提醒说自己老了;这种情况下就要开发一些扶手的其他作用,让老人觉得这个并不是专门给他的;
家具要尽可能轻便,老人都喜欢保健的东西,什么脚盆之类的,作为经常使用又没有专门位置的电器,家具的轻便化就很重要,在使用时能不费力的推一边,结束后也好恢复。
以上就是设计节点上对适老化的考量,以此在转个角度,从建筑看对适老化的思索。考虑到一些老人住宅为自建或较大的叠拼,内部空间富裕,比商品房有更多可扩充性及设计权;
建筑适老化设计要点
· 楼梯:
楼梯间宽度比常规要适当加宽(大于等于2650mm双侧),且提升休息平台的深度;一来利于救护担架的通行,二者加装电梯也有足够的空间盈余;
升降平台(轮椅类)
坐梯
楼梯前缘
楼梯前缘突出以圆角处理(突出不超过20mm),且表面用以防滑材质,边缘下口抹圆角,避免绊倒;
楼梯采光无论在顶面哪一侧都会形成阴影或炫光,采用低位照明更容易辨识;
· 扶手:
框架不错开始
扶手端部敞露对老人并不友好,容易挂着衣袖或随手包;相比之下,向墙壁或向下弯曲更为合理;
· 窗户:
主导风向和开启方向正相关,当主导风向和开启方向一致时,能减少窗扇被风吹闭;
复合式开启的窗扇体验更好,日常使用时,平开能更好的促进通风;休息时,内倒能避免风直接吹向身体引发着凉等情况;
在设置飘窗时深度不要超过800mm,当深度或和家具深度相加之和大于等于800mm时,开启就非得上到台面不可了;
厨房窗特别是在水槽附近的窗户,靠下的部分最好预留一个固定扇的区域(高度300mm左右),一来避免窗台内的东西甩落;二来避免厨房龙头影响窗户的开启;
· 坡道:
坡道避免追求形式意义,避免为好看而造成距离太远、过于曲折等情况;
避免对视,坡道位置正好和卧室窗户相对如更换位置或增加挡板;
如有地理因素无法做合理的坡道角度也最好保留,有胜于无;
坡道考虑到搀扶或与人错位通行最好宽度不低于1200mm;
坡道应具有侧挡台,避免拐杖或助行器等划出坡道。
将适老化设计延伸到各空间:
门厅:
· 进深小且开敞的空间利于老人活动,且利于轮椅通行,一旦要遇到急救对担架出入也不构成阻碍;反之进深大的门厅采光弱、通行以及多开口下动线交错对老人都是极为不便的;
· 灯光与自然光相结合,通过光线感应器,将空间光的明度进行感应设置,通过红外及光感的配合来达成照度的需要;
· 提供扶靠、安坐的条件,坐凳、扶手或台面,满足进门后重心平稳、换鞋及置物的需要;辅助家具完成动线及流程布局;
· 预留提示板,放至于容易被看到的地方;
· 视线的通达,满足心理上的安全感,如户型限制通过镜面解决。
· 地面材质,一方面要满足易于清洁,同时要避免高低落差,最好在装修时用不同材质解决。如用地垫类要避免地垫滑动。
· 鞋凳形态规则,轻便、带扶手对老人最为友好;
起居室:
· 沙发类在有围拢感的同时要避免绕行的产生;
· 茶几最好高于沙发面(500mm),常见的茶几都是和沙发平齐或低于的(350-400mm),这种高度需要老人俯身前倾去取物比较吃力。
· 茶几最好轻便,利用挪动,或多用角几,利用通行及其他动作(泡脚及按摩等);
· 考虑到老人的视觉及听觉逐步衰退,电视要比正常距离近些,且做好墙面及门的隔音处理;
· 插座上,常规电器较低的插座要提升到600mm高,此外还要预留足浴盆及按摩椅的插座;
餐厅及厨房:
· 餐厨距离越近越好,有岛台更佳;这样端菜和取用餐具更为方便;同时也利于视觉上的联系,便于相互交流。
· 餐厅要有可扩充的可能,餐桌、空间都有可延展性,便于子女子团体聚,亲人关系的培养。
· 餐椅前脚有滑轮,利于老人入座;餐椅腿超出椅背避免靠墙时夹发或衣物造成勒绊;
· 空间复用,电视能共用比再加一台要好,增进沟通,避免落灰;
· 厨房避免明火设备,改用可定时的电器类;
· 厨房光线一定要足,老人会把较多的时间留在厨房,灯光充足是最贴心的考虑了;
· 橱柜类较为局限,不具有普适性,暂不展开;
卧室
· 活动空间要比常规大(大于800mm),无论是陪护、轮椅或担架急救都是必要的;卧室的面宽单人不小于3600,双人不低于4200mm;
· 有个活动区,老人都喜欢有阳光的活动区摆弄花草、读书看报亦或赏景;
· 对窗户分割划分促进室内通风,门和床紧靠的的房间通风并不佳,通过对户型的改造使风在室内形成对角线贯通全室;
· 床头灯最好位于墙面,避免挤占床头柜桌面空间;
· 床头柜台面越大越好,且有挡板并略高于床面,水杯、药品等好拿放、放得下也不易挤出滑落;
· 衣柜竖向拉手比扣槽更好受力,老人更方便拉开;
· 老人大多还保留叠放的习惯,衣柜分割很有必要。上隔板不要太高,容易产生隐患,下方抽屉明露更方便使用;
· 床的材质避免铁艺,冰冷坚硬体验不佳;床体最好轻便易于挪动;床背较高,易于倾靠;
· 床垫适中或较硬,老人多有腰肌劳损、腰腿疼痛的问题,缺乏支撑的松软床垫会加剧身体上的症状;
参考文献:
“居家养老为主” 模式下的老年住宅设计-周燕珉、 王富青;
日本集合住宅及老人居住设施设计新动向-周燕珉;
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周燕珉、 刘佳燕;